“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和责任。我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好青年。”这是熊姗姗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直坚持的理想信念。
2015年,熊姗姗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到菠菜资源平台大全体育学院任教。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研讨会,考取国家级裁判员的资质,担任第十四届全运会的裁判员,各级各类的武术、健身气功等赛事的裁判工作。在教学中,其主讲的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人连续两届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地方高校副高组三等奖和新文科副高组三等奖,两届贵州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贵州省首届非思政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大比武本科组一等奖第一名,连续四年参加教师教学技能类比赛,通过与其他优秀教师的比较、吸纳专家评委的反馈和建议,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
菠菜资源平台大全体育学院教师熊姗姗
“是热爱!我热爱体育、热爱武术也热爱教育。”问及为何选择做一名教师时,熊姗姗这样回答。“作为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我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为谁培养。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学创新要思考的问题。”
熊姗姗有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她认为教学就是"还鱼于水",将学生比作鱼,武术文化比作水,让学生驰骋于广袤的文化之海,自己则只需成为灯塔,照亮海的一角。“每当看见学生眼里有光时,总能让我感到幸福。比赛只是一次经历,对我来说奖项只意味着阶段性的成果,真正让我感到持续快乐的,一直是在课堂。” 熊姗姗说。
熊姗姗带学生参加比赛
枯燥的理论知识,在活泼好动的学生群体中,并不讨喜,老师的作用更显得格外重要。武术礼仪中抱拳的含义蕴含了内外兼修、以和为贵的思想,更是尊师重教、尊重对手、礼仪之邦的重要体现,大多数学生会做标准的武术动作,却不一定懂得这背后的含义。在课堂上,熊姗姗发现,这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一旦与实践动作相联系,学生们就能很快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武术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熊姗姗建构了属于体育课程独有的“乐-动-会”的教学模式,以“以体育人”“以文化心”“以德树人”“知行合一”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寓“乐”于教,让学生乐在其中,设计项目驱“动”学生探究,最终学生能融“会”贯通运用知识。
熊姗姗与学生们在一起
在传统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基础上,为了突出武术精神的价值引领,熊姗姗还增设了思政目标。熊姗姗通过厘清武术文化教育的功能、规律及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对标“中华体育精神”,深入挖掘整理武术文化的内涵与特质,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教育,形成课中课后、课内课外“三堂联动全过程”,使学生学知、领悟、践行,达到“教武育德”的作用。目前,课程已入选具有辐射效应的校级、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全程贯穿思政育人?熊姗姗的具体的做法是:把课程建设为七大育人模块,在每个模块中无痕式融入思政元素,由术至道、环环相扣、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
“原来武术不只是教我们强身健体,更多的是教我做人、做事。现在,我感觉自己一身浩然正气、光明磊落,有了这气度,似乎对什么都充满了自信。”熊姗姗所教授的一位学子说。
学生的评价也一直激励着熊姗姗在教学创新的路上持续改进。
熊姗姗担任第十四届全运会的裁判员
“我的学生毕业后大多都在中小学教师岗位上工作,他们也把我的光带去了更远的地方。也正因如此,这份职业赋予我的,才格外厚重。”熊姗姗始终认为,学生眼中的光,便是自我光芒的反射。
每当听说学生毕业后满怀教育情怀,扎根在基层教育岗位,传承与推广武术文化,使武术之花在中小学绽放这样的消息,熊姗姗感到十分欣慰。“我希望我能永葆初心,永远热爱,这也是我的学生带给我的礼物。”她说。
通讯员 肖其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肖知潞
编辑 潘国虎
二审 周朝义
三审 李庆
来源 天眼新闻
【责任编辑】一审:刘彦含
二审:贺电
三审:许晓璐